根據一些調查分析,盡管木屋木結構建筑的好處非常多,但是在現代大多數人的觀念里,都是人為木屋是不適合居住的,他們的理由也千奇百怪:有人會覺得木材的使用壽命明顯低于其他的現代建筑材料、或者有人人為木結構的承重性能力不太理想;又或者覺得木材易引發火災;還有人說木屋在雨天容易受潮等??傊畣栴}千變萬化,顧慮重重。其實總原因都歸結于人們對木屋木結構建筑的不了解從而產生的抗拒心理。其實上述問題在當現代木屋木結構建筑技術里,早就起而一舉的解決了?,F在用于建造木屋木結構建筑的木材均已經過特殊技術的處理,可以做到防火、防腐、防潮。還有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木材的使用壽命可達70年以上。既然我們都知道木屋木結構建筑的好處,但是我們應該如何推廣這個理念從而引導人們改變其根深蒂固的鋼筋水泥居住習慣呢?下面景尚木屋小森給大家引導幾個觀點:
1、從建筑材料的唯一可再生性開始
木材是一種永恒的建筑材料。歷史上,木材因其結構上的性能和美學上的價值而得到廣泛使用。 而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主要建筑材料,只要開發得度,木材的供應是可以源源不斷的,而且廢棄以后的木材不但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能回歸自然。而在能耗、溫室氣體、空氣和水污染以及生態資源開采方面,木結構的環保性遠優于磚混結構和鋼結構,是公認的綠色建筑。從過去的小木屋到現在的多層木房屋,木材已經成為建筑發展史中的一條基本主線。
2、從木屋其舒適性開始引導
盤古開天來,人類開始各種型式的房屋,從山洞,茅房到木屋,泥房都為生息,磚木結構在中國及全球占據了很長的歷史。木屋到今天又興旺起,得益于木屋優勢明顯,木屋養生及木屋結構得到世人認可。
木屋不僅冬暖夏涼、抗潮保濕、透氣性強,還蘊涵著醇厚的文化氣息和淳樸典雅;梅雨季節能調節濕度,當濕度大時木屋能自動吸潮,干燥時又會從自身的細胞中釋放水分,起到天然調節的作用;木材還有抗菌、殺菌、防蟲的作用。因此木屋享有“會呼吸的房屋”的美譽,是集綠色環保、健康、居住舒適、安全、貼近自然、使用壽命長和設計風格獨具個性等諸多優勢于一身的健康型住宅;
3、在談木屋安全性加深
木材作為建筑材料,在順著其木纖維的方向上有很強的承載力,只要設計合理,木材在建筑使用上很少有所限制,與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相比,木結構要有更大的單位重量承載力。木框架自重輕,并且在地震作用時產生的慣性力較小。其次,干木材具有很低的熱傳導性和電絕緣性。木材對突發荷載和周期性荷載產生的疲勞都有很好的承載力。同時,木材還有很好的抗化學腐蝕性,這使得它常被作為處理和存儲化學藥品的建材。很多種木材(如雪松和紅杉)因為它們自然的防腐及防病蟲害能力而常被用在室外。木材易燃,但很久前人們就認識到:大塊的木材即使暴露在火中也能保持其結構上的整體性。這種優越的耐火性能是由于其表面的炭化作用和低傳熱性。當木材的表面被火焰炭化,這層炭化層就會防止內部燃燒。更多可點擊閱讀。
4、環保性
木結構的主要優勢還在于:環保、經濟和對人的親和力。木材是唯一的可再生、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廢棄時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更能夠回歸自然。加工時低耗能和能儲藏炭的優點,使其成為非常生態的建材。木材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能,因此在建筑上有很多特殊的用處。在能耗、資源使用和對自然的擾動等方面有著磚石建筑不可比擬的優勢。木質材料性能和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保持一致。這也非冰冷的混凝土所能比擬的。從大多數的家庭裝修使用木飾面掩蓋現代建筑的鋼筋混凝土骨架的行為中顯而易見。木結構的主要劣勢在于耐候、耐水和材料穩定性等方面,這也是當代木材科技的主要攻關方面。對比國內常見的鋼筋混凝土別墅建筑,這種美好的印象不但來自建筑形式、空間形態的視覺感受,更來自于其自然材質的呼吸般的物理性能,剛柔并濟的觸感,不均勻特性的美麗紋理,甚至來自其獨特的氣息。這種感覺是生命般的溫暖,是在鋼筋中不曾體驗的。
因為木屋和木結構建筑,我們能更親近自然,溶入自然,與大自然共同呼吸,感受那份博愛,回歸那份純粹。而木屋的種種與生俱來的特質,不僅能讓您有一個舒適的家,更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有著非常好的維護,而且也是對環境建設的一種保護。這樣的理想住所,您們還需要猶豫嗎?
本文整理由:木屋廠家:http://www.cdhengda.com 木屋每平方造價編輯整頓,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